庐山云雾教学设计
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,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,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,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庐山云雾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庐山云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
1、抓“神奇”研读全文,培养自主探究与交流能力;
2、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,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教学过程
一、创设情境,激趣导入
1、创设情境:老师想出资和大家一块儿开办一家旅行社,大家愿意吗?
为了提高效率,我们先开辟一条“庐山云雾游”旅游专线。要搞好这条旅游专线,必须了解庐山,课文是一则很好的资料。
2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,你已经了解了庐山云雾的哪些信息?
二、整体感知,提炼主线。
1、放映课件,让小“社长”们“实地考察”庐山,欣赏云雾美景。
2、你能用一个字说说庐山云雾留给你的感受吗?两个字呢?
3、师小结:是啊!庐山云雾确实让人感到美丽神奇。
三、提出专题、研读全文
1、引出专题:庐山云雾“神奇”在哪儿?为什么这么“神奇”?
要求:自由朗读课文,小组讨论交流,发现一处标上神奇1,又发现一处标上神奇2……
2、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。
四、交流成果,落实有关训练。
1、明确训练要求。
2、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,师随机点拨落实训练。
A、多变(变化多、变化快),落实感情朗读训练。
比较:
⑴雾来时,风起浪涌;雾去时,飘飘悠悠。雾浓时,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;雾稀时,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。
⑵雾来时,很大很大;雾去时,很轻很轻;雾浓时,很浓很浓;雾稀时,很淡很淡。
B、多情,落实句式训练:时而时而时而。
C、壮观,落实感情朗读训练。
D、地理位置特殊是庐山云雾形成的客观原因。
3、结合板书,简要小结。
五、回应情境,升华延伸:
根据云雾的特点为云雾风光试写一条广告语。
庐山云雾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:
1、初读课文,学会10个生字,理解“瞬息万变”、“朝夕相处”、“绚丽动人”、“壮观”等词语的意思;
2、朗读课文,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,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;
教学重点:
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,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。
教学过程:
一、积累古诗,激发兴趣;
1、欣赏庐山风景录象。这就是“庐山”板书“庐山”介绍庐山。
2、庐山是座名山,风光秀丽,不少诗人作家都对其泼墨赞美。说说你学过的描写庐山的古诗;读读老师的古诗;
3、在录象里你看到最多的是庐山的什么?“云雾”
今天,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半是仙境、一半是人间的庐山,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美。
二、初读课文,感受美;
1、自由读课文,要求把句子读正确,把课文读通顺,把最能写出庐山云雾特点的词圈出来,读一读。
2、学生自由读课文,圈词语。
3、读后交流,学生可能圈的词语。
瞬息万变 趣味无穷 朝夕相处 有感情 壮观 绚丽动人 斑斓
指导难写的字“瞬”“斑斓”
三、朗读课文,品悟美;
1、自由读课文,把能体现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找出来,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,并读出庐山云雾的特点。
2、读后交流:
(1)瞬息万变 趣味无穷
游客乘车登山,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,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。雾来时,风起浪涌;雾去时,飘飘悠悠。雾浓时,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;雾稀时,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。
a说说你的体会;抓住“刚刚……转眼间”,说明变化很快;“雾来时……雾去时……雾浓时……雾稀时……”说明趣味无穷。
b比较:说说你觉得好在哪?
⑴雾来时,风起浪涌;雾去时,飘飘悠悠。雾浓时,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;雾稀时,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。
(2)雾来时,好壮观;雾去时,好轻悠;雾浓时,遮住万般秀色;雾稀时,给山川披上外衣。
c欣赏图片,朗读。
师: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,瞬息万变万万变,忽隐忽显,或浓或淡,胜似梦境之迷离。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,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!
(2)朝夕相处
a庐山雾,对山镇牯岭特别有感情,一年365天,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。
说说你的理解。(从两个数字上理解“有感情”)
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: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,清凉的雾气沁入心脾,老外连声说coll,coll,山民虽不知其意,但猜出肯定是赞美,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。这令老外也连声说“凉快”的庐山雾,能引起你哪些联想呢?认真读,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。(朗读句子)
b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,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;时而雾气团团相衔,浮游荡漾。轱岭一半隐进仙境,一半留在人间。
(3)壮观
每当雨过天晴,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,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。云海茫茫,波涛起伏,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,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。
a说说你的理解体会;
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,更是绚丽动人。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,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,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。微风吹拂,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;又如万朵芙蓉,竞相开放。
a说说你的理解体会;这幅图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?绚丽动人 斑斓
庐山云雾教学设计3一、谈话导入:
同学们,通过上节课的学习,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这节课,让我们继续走进庐山,一同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!
1、庐山的云雾到底美在哪里?请同学们打开课文,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,想想你读懂了什么?
生:我读懂了景色秀丽的庐山,有……
师:是呀,庐山的景色多么秀丽啊!庐山都有什么景色?
师:是呀,庐山有高山,幽谷,瀑布,溪流,云雾。
2、谁愿意读这句话,读出庐山的景色秀丽。
3、在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中,作者最喜欢什么?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?
生:云雾。从“尤其”可以知道。(回答完整)
师:是呀,一个“尤其”写出了作者对云雾的情有独钟。同学们 ……此处隐藏16383个字……的诗歌。(自读、齐读)
七、作业
老师推荐《黄山云海》《阿里山的云雾》两篇文章,请学生在网上找来读一读。
教学目标:
1、默读课文,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能背诵课文的二、三自然段。理解“千姿百态”“笼罩”“瞬息万变”“流连忘返”等词语。
2、认识中心句,学习用比喻句说话。
3、阅读感悟,抓住语言文字,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。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。
教学重点难点:
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。背诵课文二、三自然段。
庐山云雾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:
1、学会本课生字,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3、理解课文内容,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,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。
4、初步认识总分段式,重点学习第2、3自然段的写法。
教学重点:学会本课生字,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,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,积累词语。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,神秘。
教学难点:学习第二、三段的写法。
教学时间 :2课时
第一课时
一、导入
1、我们中国地大物博,名山大川,不计其数,你们知道哪些名山吗?
我们中国有四大名山,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名山呀?自古以来,就有“泰山雄,华山险,黄山奇,庐山秀”的说法,而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,峰奇山秀,四季风景如画。板书:庐山
问:有同学去过庐山吗?
2、那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有关庐山的风景吗?同学们背诵过很多古诗,有没有人是在诗中了解庐山的? 《望庐山瀑布》。“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”
3、同学们,庐山在我国江西省的北部,紧靠长江边。毛主席写的“一山飞峙大江边,跃上葱茏四百旋”,写的就是庐山。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,将来有机会你们都要去看一看。现在,我在“庐山”的后面加三个字。(师板书:的云雾)加了这三个字,课文的题目就是“庐山的云雾”。读这个题目,你看课文会重点写什么? 师:读题目要动脑筋,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我们要写什么。读了这个题目,我们看出作者重点要写它的云雾。现在你脑袋瓜里面还会有什么问题?
二、 自读课文,了解大意
1、提出自学要求:
读准生字字音,将课文读正确,读流利。
思考:课文有几个自然段?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?
2、学生自读课文,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:每段写了什么?
3、检查学生自学情况:
出示词语卡片,检查字音是否读准。
指名逐段朗读课文,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,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。
(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。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,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,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。)
三、齐读课文,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?
(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,一是千姿百态,二是瞬息万变)
四、 教学生字词
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:
幻、添
第二课时
一、导入:出示:云遮雾罩的庐山啊,真令人流连忘返。
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?(形容十分留恋,忘记了回去)是什么地方的美景,让作者忘记了回去呢?
二、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。
1、庐山都有什么景色?作者最喜欢什么?你是怎么知道的?
2、庐山有高山,有幽谷,有瀑布,有溪流,有云雾,景色十分秀丽,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,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,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?(更、神秘)
3、在山上游览、漫步,会有什么感觉?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?启发想象:在山上游览、漫步,眼前飘浮的是云雾,迎面拂过的是云雾,身边流动的是云雾,脚下踩着的是云雾,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,架起云雾,在天空中行走,进入了仙境。
4、引读:在山上游览……漫步山道上……指导朗读,体会这种情景。
三、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
1、出示句子: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。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,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;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,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。云雾弥漫山谷,它是茫茫的大海;云雾遮挡山峰,它又是巨大的天幕。
2、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?好在哪里?
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,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?
山头的云雾(象白色绒帽)
半山的云雾(象一条条玉带)
山谷的云雾(象茫茫的大海)
遮挡山峰的云雾(象巨大的天幕)
3、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?(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……)
4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?(比喻)
5、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?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。
小结:这段话写了云雾有什么特点?找出中心句,画出。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,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来进行描写的?(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,运用了比喻、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云雾的不同姿态)是啊,庐山云雾真美!作者为了说明庐山云雾的特点,先总写“云雾千姿百态”而后再从“山头、半山、山谷、山峰与山峰之间”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进行具体地描写,我们称这种构段方式为“总----分”关系。
四、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
1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,是怎样的情景呢?你怎么读出来的?
眼前的……刚刚还是……转眼间
明明是……还没等你……又变成
2、(改用“一会儿……一会儿……一会儿”说这句话,比比哪句好,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。)
3、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,大家想一想,省略了什么?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?
4、 这“一缕轻烟”“九天银河”“白马”“冰山”是真的吗?对,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。
5、这么奇异的景致,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。(有感情地朗读、背诵这一小节。)
五、总结文章的写法
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,看看课文时采用的什么结构顺序来写的。每一小节又是采用的什么结构顺序写的?
你读了这篇课文,感到庐山怎么样?为什么能感受到庐山的美呢?作者怎么会写得这么好呢?(认真的观察 丰富的联想)
六、知识拓展
出示古诗:
1、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——唐 李白 《望庐山瀑布》
2、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——宋 苏轼 《题西林壁》
3、暮色苍茫看劲松,乱云飞渡仍从容。天生一个仙人洞,无限风光在险峰。——毛泽东
到这里,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:云遮雾罩的庐山,真令人流连忘返!你想说什么?